日前,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北京市體育局、北京市體育總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承辦的北京市第十六屆運動會結束了最后一項比賽,為本屆北京市運會畫上了句號。
據悉,本屆北京市運會設青少年競技組和群眾組。其中,青少年組設田徑、游泳、足球等28個大項33個分項,另設4個表演項目,共有1.1萬余名選手參賽,參賽規模再創新高。賽事共產生933枚金牌,較上屆市運會增加了77枚,破2021年北京市體育運動最高紀錄5人次、平最高紀錄1人次,預賽中破1項2021年北京市體育運動最高紀錄,反映了過去4年北京市體育后備人才隊伍建設的豐碩成果,涌現出一批優秀后備人才。同時,為更好對接奧運會和全運會,賽事還首次將攀巖、花樣游泳、滑板、霹靂舞等項目列入市運會表演賽,成為一大亮點。
群眾組比賽中,來自北京全市近7000名體育愛好者直接參與到市級總決賽。群眾組共設15個比賽項目,組委會為帶動更多群眾參與、打造全年齡友好賽事體系,在項目設置上進行細化,小項大幅提升到111個,推動群眾身邊的體育賽事活動提質升級。
為保證賽事的公平公正,本屆賽事所選派的裁判員均為一級及以上裁判員,1300余名裁判員中國家級、國際級裁判員約占24%。賽事還全面采用信息化服務平臺,同時,通過多種方式全方位立體呈現本屆市運會賽事。
北京市體育局負責人表示,本屆市運會以“精彩十六運,活力雙奧城”為主題,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成功舉辦之后,在疫情常態化防控形勢下北京市舉辦的最大規模的綜合性運動會,是北京市備戰2024年巴黎奧運會和2025年粵港澳全運會的一個重要選拔鍛煉平臺。賽事的成功舉辦充分發揮了北京市運會作為北京市最高級別運動會的示范引領作用,提高了賽事的社會關注度和影響力,充分展現“雙奧之城”的城市面貌和辦賽水平,真正成為弘揚“北京冬奧精神”的有力舉措,為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北京篇章作出新的貢獻。(轉自10月28日《中國體育報》02版 作者:顧 寧)